首页 关于峰会 新闻中心 参展参会 联系我们 往届回顾
      人口老龄化,是日本现在面对的最大的一个课题。未来40年,亚洲各国,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在内,或迟或早都要经历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当前的挑战,既是信息服务产业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在2018智慧服务峰会暨第六届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国际风向标环节,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国际业务研究会会长大须贺正之向参会的领导、嘉宾及众多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分享了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办法。大须贺先生表示,前些年日本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重组给ICT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ICT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8万亿日元的销售额。2015年之后,日本ICT发展进入增长低迷期。近年,软件业销售额总体略有下滑,互联网附属服务业务销售额快速增长。 1975年到现在40余年里,亚洲各国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在内,老龄化的进程很快,日本尤为显著。目前,日本人口老龄化进展的非常严峻。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不足。未来,怎样确保劳动力是日本要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大须贺先生说:“面对老龄化,日本目前有三个解决办法:一是促进女性就业、二是引进国外劳动力、三是发展人工智能替代。”日本女性,有接近1/3的因为要养育儿女不得不放弃参与劳动。大须贺先生说,为了促进女性就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日本采取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利用ICT技术,引用远程工作的制度。2018年1月份日本每日新闻报社对121家大企业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企业已引入了远程工作制度或者是有引入的计划。大须贺先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日本应用可行性非常大、有很大空间,并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社会大众方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同事或者部下的工作交给AI来做了,日本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如果是高度的决策或者是提案让AI来做,日本人会有所抗拒;二是企业方面,据每日新闻报社对121家大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已经利用了人工智能或者是今后将要利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占到了2/3。最后,大须贺先生表示,因为日本整个社会对新事物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日本很多企业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希望能跟技术先进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携手开展合作,希望有人工智能经济产业的园区或者是沙盘去开展。
北京现代杨人杰:万物互联时代的汽车“智”造之路近年来,数字革命的热潮席卷全球,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智能制造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的精英们会如何理解智能制造呢?在2018智慧服务峰会暨第六届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上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轿车部部长杨人杰发表了题为《北京现代汽车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向参会的领导、嘉宾及众多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分享了北京现代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和成果。“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应用CPS物联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把人员、机器、物料,通过工业云联网实现自主控制和相互协同。”杨人杰表示,“作为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智能制造主要包含装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等方面,是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技术。”作为国内率先采用自动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北京现代工业自动化水平及自动化率在国内及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现代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与探索,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杨人杰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安全控制的智能化、品质管理智能化、物流运营智能化、设备保全智能化五个维度,全面介绍了智能化生产方式的应用。据杨人杰介绍,在生产过程中,北京现代应用智能设备及系统,构建了拥有5个100%的生产体系,实现了高稳定、柔性化、绿色化生产;在品质控制方面,北京现代通过在线实时检查反馈、庞大的数据库管理,强化了品质控制,有效防止了不良产品的流出。此外,在物流运输、设备保全、安全管理等方面,北京现代还通过网络化的智能技术,实现了零部件的高效精准供应、设备事前专断和快速故障处理。随着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实践的不断推进,北京现代在面对未来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拥有一套独有的见解。在论坛《焦点对话》环节中,杨人杰就“传统”汽车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汽车的数字化是面向全产业链的工程,传统企业要想打赢数字化转型战争,必须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生产制造环节进一步融合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制造过程中的个性化、柔性化、绿色化水平。二是在产品和服务上深度拥抱互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 ’理念打造创新产品,秉承‘以客户为中心’ 理念,加快速度不断满足客户的迭代需求。”文章来源:北京现代、中国网
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经济模式;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传统汽车产业出现了巨大变化;而智能汽车的到来,让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传统产业正在发生改变!在5月30日举办的2018智慧服务峰会暨第六届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上,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发表了主题为《无人驾驶如何改变未来世界》的精彩演讲。他表示,未来十年内,整个汽车产业将发生巨大变化,无人驾驶汽车将颠覆未来人类的出行方式。荣辉副院长介绍到无人驾驶的发展在当今的时代可以定义为奇点的前夜,经历过这个点后发展就是大爆炸式的迸发,当今时代已经是无人驾驶技术巨变的前夕。荣辉副院长谈到汽车界在发生着变化,一是新的汽车生产厂家进入市场,带来新的运行规则,就全球而言已经有超过300家新玩家在玩汽车,他们的产品都是纯电动汽车且经营者经营理念现代,这种新势力造车已经成为汽车界一个新的变化,传统汽车行业所引以为豪的技术已不再成为竞争优势,这种趋势势必对智能汽车市场产生影响;二是中美贸易战下,汽车市场仍旧发展迅速,中国把汽车关税降下来,合资股比放开,既与中国汽车界汽车质量提高,汽车发展迅速的现状有关,同时在利于培养汽车自主品牌,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观念会因无人驾驶而发生改变,比如汽车自主品牌的价值会减弱,人们关注的重点会转移到便捷性上。同时荣辉副院长谈到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力以外的智力,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表现就是无人驾驶,就北汽而言,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运营了,无人驾驶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了,人工智能如果全面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来绝大部分的人类智力活动将会被取代,这也是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万物互联的新变化环境下,万物互联+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这些形态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形态。荣辉副院长表示展望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汽车产业的巨变,同时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北汽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已经增加在嵌入式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荣辉院长表示在新形势下阶段下北汽必定会迎难而上、接受挑战、奋力前进。‍‍
在2018年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上,针对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对汽车厂商有哪些建议”的问题,软通动力、中科创达、NTT DATA、美国BEET等四位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高管,结合跟汽车行业用户合作的经历分别做了精彩的分享。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兼CTO黄立:最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黄总在发言中结合十余年来与汽车行业用户合作的感受,分享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汽车厂商可能在汽车制造方面肯定是最强的,其他的东西合作伙伴来做,要相信合作伙伴综合的能力,从整个ID系统的建设、整个营销体系、制造体系一起来考虑全盘来考虑,找一个真正能跟你长期合作、能帮到你的合作伙伴。”最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责任不清,造成双输的场面,希望从汽车厂商角度不只把信息化挂在嘴上,而真正当成一个核心的能力的建设,将来也把互联网、把数据当成汽车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部产品总监贺涛:我们帮助客户/伙伴构建他的体系和能力,从里面做最核心的一些技术支撑,输出技术能力和方案能力。中科创达在整个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处于在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智能驾驶舱产品的预研和市场推广的工作,贺总从汽车厂商对供应商需求的角度,分享了中科创达现在的服务模式:“跟以前传统的给客户做产品或者做人力外包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中科创达现在更多的是帮助客户/伙伴构建他的体系和能力,从里面做最核心的一些技术支撑,输出的是技术能力和方案能力,但是最终如何定义这个车,这个车在软件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完全由车厂自己把控。”NTT DATA中国副总裁王体玮:现在我们出咨询、出规划,汽车厂商建立IT团队做实施。现在汽车厂商、汽车品牌在组建自己的团队,合资或者外资车厂还好一点,还在继续用很多软件服务商,中国品牌自己的信息化团队越来越大,NTT DATA现在的定位,跟很多中国自主品牌的合作更多出咨询、出规划,汽车厂商用庞大的IT团队做实施。美国BEET公司运营总监李栢超:建立汽车行业统一标准,促进整个行业的成长。建立标准是什么意思?比如设立制造的生产线,牵扯到不同的厂商,每家机器人有每家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控制界面、还有他们自己的代码,如果主机厂出面,设立自己的控制标准或者信息标准、数据标准的时候,这些数据彼此之间很容易连接,找到它清楚的定义,这样就可以略过不同的数据或者控制的问题。比如说无人汽车上面,如果先建立了这些自动无人驾驶的控制标准甚至把它分享到行业的时候就可以促成更快的发展而且主导控制的发展,这样对后面所有的开发厂商有个标准,可以很快的促进整个行业的成长。
在2018年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上,针对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的“汽车厂商对解决方案供应商有何需求”的问题,北汽集团和北京现代的高管,从汽车厂商的角度做了精彩的分享。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硬件厂商改成车归集、IT厂商研究整套解决方案。现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硬件开始转向软件。荣院长在讲话中谈到了北汽集团的转型策略:一方面北汽集团在和百度、小米等也开展积极的合作;另一方面,因为主机厂的习惯是一定要把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头,新技术研究院一大半的人是学软件、嵌入式开发、数据库、人工智能,北汽集团未来还可能会收购一部分小的有特色的方案解决商。对于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需求和建议上,他一再强调:“对于大的IT厂商,第一个需求是能够将汽车企业的想法快速的、高可靠性的变成产品;另一方面硬件的厂商如果想进汽车行业,建议赶快把硬件改成车归集。此外,将来国家会出台政策,核心技术必须得用国产的,大的IT厂商应该自主创新,做出类似博世现在做的无人驾驶整套解决方案,这一块国产的机会相当大。”北京现代沧州轿车部兼生产部部长杨人杰:工业信息化标准问题和平台问题,是构建统一化智能工厂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涉及到很多机器人,机器人的品牌不一样,精度的需求也不一样,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工业信息化标准问题。另外一个是平台的问题,能不能整合平台资源。作为北京现代元老级人物,杨部长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曾参与完成北京现代第三工厂生产线建设,带领团队完成整个沧州工厂建设工作。他从生产制造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智能制造以后智能工厂构建用同一种语言去说话,用同一种编码去表达,是以后未来所有系统开发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企业希望把系统开发公司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这样的话更能够构建一个统一化的智能工厂的系统。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多的涌现出像这些很后平台的很厉害的开发商,能够实现工业信息化的迅速的融合。”
在2018年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上,针对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的“从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看,中国汽车行业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个话题,4家IT解决方案商的高管,从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各自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兼CTO黄立:中国汽车行业跟国际的接轨做得很好,尤其是主流厂商的信息系统做得非常好。但因为汽车行业非常复杂,从产业链来说,主流厂商跟其他的配套厂商零件厂商之间差距也很大;从软件的角度来说,像MES系统、APS系统很多核心的软件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的厂商里,国产化的程度比较弱。软通动力在汽车行业已有十多年耕耘,作为软通的首席技术官,黄总在分享中重点强调了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区别,他说:“信息化更多的是从产业的内部让自己变的更好,而互联网是你能够让产业拥抱外面。比如数据从什么地方来,不能光是从自己的生产系统里头来,一定要看看外头的数据,然后跟自己的数据进行融合,这样的数据才能真正的帮助产业往前发展。”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部产品总监贺涛:现在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最好的点是用于创新和敢于尝试,这非常好!中科创达在整个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处于在世界领先水平,在谈到需要改进处时,贺总直言不讳的指出:“现在有了互联网造车的理念,整个生产节奏是比以前变快很多的,但是这个过程中,汽车行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储备是没有跟上的。”从整个行业的法规、整个产业生态布局这块,贺总希望能够有些相关的政策和一些引导的措施,能够让技术服务商融合进来,更好的为整个汽车行业服务。 NTT DATA中国副总裁王体玮:新兴互联网汽车品牌已现“调性”。以前车厂厂商跟消费者关系的沟通渠道是单向的,在新车研发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用户的参与,在车发布的时候,用户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这样两个选择。新兴互联网汽车品牌,在新车还没有研发出来就开始营销,建立自己的内容营销团队和APP,跟消费者之间保持紧密互动。这是未来的趋势,要走互联网化,虽然消费者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定制,但是好像给他一种假象是参与了这个过程,“这是我的车”。 美国BEET公司运营总监李栢超:在生产的设备上、自动化的规划上已经非常先进了!曾在台湾福特担任总厂长、美国福特总部担任大数据及智能制造规划及执行,在汽车制造领域有20年丰富的实务经验的李总说:“中国汽车行业在生产的设备和自动化的规划上可以跟美、日并驾齐驱,甚至有些地方能够更突破更大胆的使用新技术。在管理或者是运用生产指标追求效率方面,中国还有相当的空间做突破,可以参考美国、日本在做指标奠定,运用系统数据作为生产改进依据。
            未来人们对于汽车的期待将不再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将移动出行和智能终端结合起来的产品。目前,汽车行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变革机遇,汽车产业站在新的风口下,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在新造车势力形成的鲇鱼效应冲击下,中国传统车企觉醒和突围的决心,似乎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与造车新势力的灵活性比起来,传统车企的变革难度虽然犹如大象转身,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成熟的产业链、深厚的技术积淀,使传统车企具备了后来居上的更大机会。作为一个前瞻性极强的企业,2017汽车销量全球NO.1,拥有60年造车历史的北汽集团,一直坚持先发制人的策略,早早成立了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广纳新技术人才,并积极开展与百度、小米等新势力的合作。从最开始的新能源到如今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北汽集团的国际化视野是大多是合资品牌都望尘莫及的,其中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经过了测试阶段,现在在大规模地推无人驾驶的商用。       在5月30日召开的2018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上,针对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的“未来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会不会引领世界?”的话题,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直言:“现在美国创业的环境不如中国好,近年国家政策的极力推动,砸巨资把汽车整个行业培养起来了,不仅把整车厂扶植起来了,零部件也扶植起来了,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了七个。”      在新一轮变革中,中国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有人认为电动车领域、无人驾驶领域中国要弯道超车,传统车上中国需要弯道超车。荣院长指出:“电动车领域中国不存在弯道超车;无人驾驶领域更不存在弯道超车,而是在未来怎么保持住领先地位的问题。”因为影响无人驾驶技术最关键的技术是互联网技术,而提起互联网技术,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所以未来在无人驾驶领域,能上擂台比的就只有中国和美国。       北京现代在中国经历16年的发展历史、拥有5座标准化的现代工厂和1座研发中心,在制造和信息互相共融的维度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北京现代轿车部兼生产部部长杨人杰在会上也介绍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智能汽车的发展环境。作为北京现代来讲,产品上在快速转型,内部讲快速拥抱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等四化。这四化也是未来产品转型升级的新的方向。北京现代有新的战略,三横三纵,三横是产品上基础车型、性能车型、技术车型。三纵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是新趋势。像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发展等都为北京现代的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趋势篇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智能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其将不断颠覆人们传统认知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和个性化发展迈进。2018年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特邀汽车制造商和软件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大咖齐聚一堂,现场论道,畅谈智能汽车技术趋势,分析行业痛点。对于ICD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数字化转型在汽车行业有哪些大趋势”这个话题,六位嘉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未来汽车行业生产方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以前,整车厂在整个产业链地位是在龙头地位,一直是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导致了汽车行业130多年以来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还是福特当时的生产方式。荣院长指出:“汽车行业到今天为止,自己已经积攒了一堆一堆的错误”。时代发展到今天,信息化、电子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逼着汽车制造商向数字化制造。北京现代沧州轿车部兼生产部部长杨人杰:通过技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杨部长从汽车生产制造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传统制造行业需要怀着敬畏去拥抱互联网。CPS网络的构建也是基于工厂内部的物联网的构建,因为现场有无数个设备单元,高度的安全性以及信息的保密性等等;从产品线上来说,要能够在工厂制作、制造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客户的需求,能够提供客户最满意的产品,这是北京现代的初衷和初心。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兼CTO黄立:通过工业互联、数据互通,创新协同制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黄总认为工业一定要通过物联网技术互联起来,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互通,从而快速精准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协同制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工厂内部的协同制造,就是传统讲的MES系统、ERP系统、APS系统,特别是中国自己的汽车制造业一定要越来越国产化,要能自己有自己的核心系统。另外一个联动协同,一定要能够做到整个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都能协同起来,通过数据也好、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也好,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部产品总监贺涛:汽车软件越来越重要, 人工智能已在寻求落地点。贺总提到:“车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行业,能够承载很多在传统移动领域的一些技术”。整车领域特别智能驾驶舱领域,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变化,整个交互的体验变的越来越完整,整个车内的屏幕变的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变的越来越高,它在整车联网以后,能够给驾乘者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整车领域,在整个行业的资源、技术积累、整个生态互相之间的融合,这些领域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事情。NTT DATA中国副总裁王体玮: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 打造汽车“调性”。制造怎么样以用户为中心?汽车行业不能讲C2M,三年的研发周期,需求早已改变。除了一些讲的传统制造有什么样车的发动机、什么样的动力以外,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考虑到“调性”,一个品牌的调性、车型的调性。在研发一个车的时候,如何通过这些并不是实际的东西,有可能是虚幻的,去抓住未来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认为这款车出来就代表了自己的调性和个性。美国BEET公司运营总监李栢超:数据的整合和服务是对智能制造很大的突破点。李总主要谈到了两点:第一,怎么把现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所有不同系统的数据放到一个地方去,找出中间的关联性跟机会之后,是今天软件服务跟平台的一个很大的机会,对于制造而言,这中间可以产生的效益是惊人的,数据的整合和服务是对智能制造很大的突破点。第二,新的技术出来会产生新的数据,怎么从新的技术产生新的数据之后找到可以行动的方案,能够提升整个的制造效率,这是关于智能制造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大会亮点
更多>>
钟明博理事长:2019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分享 IDC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数字化2.0时代三大特征与趋势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倪跃刚:2019·北京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关键之年 智慧服务峰会成功召开,陈双副区长出席并致辞 格伦·佩尼亚兰达参赞:携手菲律宾共创非凡价值 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国际业务研究会会长 大须贺正之:日本ICT产业新动向 中电利德董事长卢政伟:AI辅助医生,不是替代医生 春闱科技董事长郭海滨: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 用户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核心挑战与应对,三位实战大咖告诉你! 用户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是什么?大健康领域大咖告诉你! 用户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软件信息行业大咖告诉你! 用户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大健康领域大咖告诉你! 印度NASSCOM Gagan Sabharwal将出席2019智慧服务峰会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知名品牌春雨医生加盟2019智慧服务峰会! 大咖云集,亮点纷呈,2019智慧服务峰会×中科创达等你来! 钟明博理事长:探讨IT技术如何为制造业发展助力提升 IDC中国武连峰副总裁:“智慧制造”涉及五个核心关键点 海尔COSMOPlat:全球工业互联网的“中国方案” 中汽创投总经理、国投基金董事长毛海:智能汽车的未来之路 软通动力集团黄立:汽车制造面临挑战 核心系统需国产化 日本JISA大须贺正之:老龄化危机下,日本信息服务产业的动向 北京现代杨人杰:万物互联时代的汽车“智”造之路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无人驾驶汽车将颠覆人类的出行方式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供应商建议篇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汽车厂商需求篇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中国汽车优势和劣势篇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中国车企实力篇 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趋势篇
业务电话:+86-10-58741705    +86-10-58741706
邮箱:info@basscom.cn    传真:86-10-58741704    邮编:100193
地址:北京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院9号楼二区副厅101-3房间
版权所有: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9089245

扫码进行注册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