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智慧服务峰会“智慧服务助力汽车制造”焦点论坛上,针对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提出的“从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看,中国汽车行业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个话题,4家IT解决方案商的高管,从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各自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兼CTO黄立:中国汽车行业跟国际的接轨做得很好,尤其是主流厂商的信息系统做得非常好。但因为汽车行业非常复杂,从产业链来说,主流厂商跟其他的配套厂商零件厂商之间差距也很大;从软件的角度来说,像MES系统、APS系统很多核心的软件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的厂商里,国产化的程度比较弱。软通动力在汽车行业已有十多年耕耘,作为软通的首席技术官,黄总在分享中重点强调了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区别,他说:“信息化更多的是从产业的内部让自己变的更好,而互联网是你能够让产业拥抱外面。比如数据从什么地方来,不能光是从自己的生产系统里头来,一定要看看外头的数据,然后跟自己的数据进行融合,这样的数据才能真正的帮助产业往前发展。”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事业部产品总监贺涛:现在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最好的点是用于创新和敢于尝试,这非常好!中科创达在整个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处于在世界领先水平,在谈到需要改进处时,贺总直言不讳的指出:“现在有了互联网造车的理念,整个生产节奏是比以前变快很多的,但是这个过程中,汽车行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储备是没有跟上的。”从整个行业的法规、整个产业生态布局这块,贺总希望能够有些相关的政策和一些引导的措施,能够让技术服务商融合进来,更好的为整个汽车行业服务。
NTT DATA中国副总裁王体玮:新兴互联网汽车品牌已现“调性”。以前车厂厂商跟消费者关系的沟通渠道是单向的,在新车研发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用户的参与,在车发布的时候,用户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这样两个选择。新兴互联网汽车品牌,在新车还没有研发出来就开始营销,建立自己的内容营销团队和APP,跟消费者之间保持紧密互动。这是未来的趋势,要走互联网化,虽然消费者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定制,但是好像给他一种假象是参与了这个过程,“这是我的车”。
美国BEET公司运营总监李栢超:在生产的设备上、自动化的规划上已经非常先进了!曾在台湾福特担任总厂长、美国福特总部担任大数据及智能制造规划及执行,在汽车制造领域有20年丰富的实务经验的李总说:“中国汽车行业在生产的设备和自动化的规划上可以跟美、日并驾齐驱,甚至有些地方能够更突破更大胆的使用新技术。在管理或者是运用生产指标追求效率方面,中国还有相当的空间做突破,可以参考美国、日本在做指标奠定,运用系统数据作为生产改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