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以负面清单制度为引领,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全面开放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这是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总体思路。方案同意在北京市继续开展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期限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方案重点是将在北京逐步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着力打造全面开放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契合北京战略定位。方案明确了落实北京市“四个中心”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等九个方面的试点工作。二是开放水平较高。方案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动在服务领域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提出了商务服务、电信、文化等6个行业14项具体开放举措。三是涵盖内容广泛。方案制定了约180项试点任务,对产业开放、新业态发展、区域协作、体制机制改革等均作出了相关安排。四是开放模式创新。方案着重加强对内对外开放的统筹,探索推进“产业开放、园区开放”结合的新模式。
对北京服务业整体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方案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聚焦文化和旅游,稳妥推进文化服务扩大开放措施,允许在京设立的外商独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赴台湾地区除外);探索金融创新,参照执行保护动产抵押权益的国际标准和相关规定,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支持服务业领域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上市。
据高峰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和北京市将加强协调,全力推进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推动配套法规的调整、政策解读、企业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同时,还将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做好复制推广。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看来,打造全面开放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是方案赋予北京的一项新任务,旨在让北京在服务业领域引领全国,尽快提高北京服务业竞争力,对北京服务业整体成长和结构调整将产生很大的作用。未来,北京要以服务业立势,在服务业领域加快开放、加快发展。
卢进勇举例说,允许在京设立的外商独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据悉,早在2013年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日航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就在北京成立了,但不具有出境游经营权,而出境游业务是旅游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背后有三重含义。一是服务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战略定位,二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把北京作为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和领头羊。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
时至今日,北京服务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轮。
2015年5月5日,北京市作为国内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开创性地进行产业开放式改革探索。2017年6月25日,北京进一步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进入打造“升级版”的新阶段。
经过近4年的探索,北京服务业领域引资成效显著。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在2019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报告中透露,去年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第一轮试点圆满收官,226项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闫立刚还表示,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其中包括:多项发布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外资企业“全周期”管理等一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放宽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等开放措施被国务院认可,并向自贸试验区推广。一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新主体、新业态加速涌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在京落地,全市首家外商独资娱乐场所、外资控股人才中介机构开始运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英国最大征信机构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及服务机构落户北京。
近期,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39家,同比增长25.2%;实际利用外资167.4亿美元,扣除上年不可比因素影响,同比增长39.8%。其中,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