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根据《纲要》,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按照规划,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纲要》要求,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包括要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和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在构筑快速交通网络方面,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方面,《纲要》指出,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要求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包括完善粤港、粤澳两地牌机动车管理政策措施,允许两地牌机动车通过多个口岸出入境。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
《纲要》要求,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针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提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优化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在大湾区旅游观光;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第二,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特区政府发文表示,将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澳门“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会密切关注、重点宣传中央政府陆续推出对港澳居民的各项便利措施,加强政策的解说和支持配套工作,让广大澳门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随着《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策即将推出,一批重大新项目即将落地,这些都为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作为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平台,2019年京交会将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京交会以“开放、创新、智慧、融合”为主题,突出数字化、新经济、新服务业态等内容,聚焦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健康服务、商务服务四大重点领域,继续举办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洽谈交易三大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