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国家外管局网站2月12日消息,央行、外管局日前联合印发《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资金管理办法》。外管局表示,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外籍员工股权激励,稳步提升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去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按下快进键。从年初到年末,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在内的多领域金融业开放措施接连落地。据目前监管部门透露出的信号,今年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扩大和深化,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政策可期。
事实上,从春节前一周至今,包括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条件和投资范围放宽、“熊猫债”发行指引发布等政策已密集落地。1月28日,美国标普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这意味着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将首次进入中国境内市场开展评级业务;1月31日,证监会宣布拟合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并放宽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2月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熊猫债”指引,明确“熊猫债”发行的核心制度安排,熊猫债市场发展进一步规范。2月12日,央行、外管局联合发文明确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所涉资金的管理原则,实行登记管理,并且可由外籍员工自主选择参与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多个更高层次金融市场开放举措也正在酝酿当中。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撰文称,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互为一体,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思路逐步扩大开放。潘功胜表示,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改革完善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RQFII、QDII、RQDII等)外汇管理制度,债券市场便利并规范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熊猫债),衍生品市场支持扩大境内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互联互通的覆盖范围,完善债券通,推动沪伦通落地,继续扩大基金互认产品范围。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允许中资机构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证券期货机构开展跨境业务、扩大证券公司结售汇试点等开放措施。规范外资参与上市公司外汇管理,研究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外资股东直接参与上市公司配售、增发业务,推动实施外籍员工直接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此外,多地地方两会也做出了金融开放的相关部署。如北京提出,吸引国际知名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以及评估、信用等专业服务机构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上海提出加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引进一批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广州提出推进与港澳在金融等领域的规则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当前,我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提高国内金融公司的治理能力,也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与此同时,金融安全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京交会期间,就专门举办了金融领域的专业大会,研究探讨金融业作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