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
字号大小: T   T

      海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土地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21世纪的海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现代科技产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中国最富魅力、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地区之一。

   

     自然环境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湖泊,水域面积辽阔。

  

  人文环境

  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1963年1月形成现辖区域。海淀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动,到目前为止,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576个居委会,84个村委会;到201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240.2万人,常住人口359.3万人。全区有56个民族,是北京市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早在4000~5000年前,海淀辖域内已经有居民点。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海淀”因此得名。千百年来,勤劳的海淀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可谓“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

  

  经济总量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北京市总量的2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8.6亿元,下降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2.5亿元,同比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13.2亿元,同比增长5.7%;区域财政收入2387.4亿元,同比增长9.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6.1亿元,同比增长8.0%。

  

  科技园区

  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刻转型,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海淀园是在原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和主体。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是中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交易中心和体制、技术创新高地。

  

  高端产业

  海淀区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海淀区依托区内丰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人力资源,借助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聚集区。历经20余年的发展,海淀高新技术产业以较强的科技渗透力,突破园区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向纵深领域拓展,形成了经济实力显著、主导行业高端、产业发展快速、人才结构优化的以海淀园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2016年,专利授权量近3.5万件,增长11.9%,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23.9亿元,增长5.7%,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科教文化

  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改革发展。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实施学区制改革,将中小学纳入17个学区统筹管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部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海淀通史展开展,举办惠民文化活动5万多场次,成立文物保护中心,开展文物修缮保护项目50个。实施全民健身三年行动计划,111所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

  

  旅游资源

  海淀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海淀旅游资源承古启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近年出现的海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景观,翠湖城市湿地、绿谷青清文化园等一批水景观,阜石路、远大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景观,“绿谷氧吧工程”以及绿化隔离带的形成,又凭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线。海淀的西山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国家森林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

  

  消费市场

  海淀消费市场结构升级。服务性消费市场活跃,无论是从增速上还是数量上均高于商品性消费,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八大类消费中, 占比最大的为交通和通信消费,其次为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而基本的生活消费,如食品消费占比较低。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中有增。2016年海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13.2亿元,同比增长5.7%。海淀“商业+互联网”蓬勃发展,2016年,限额以上企业共实现网上零售额534.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网上零售额的26%。

  

  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201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经济纯收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以城乡结合部和北部地区为重点,完成唐家岭、六郎庄等8个市级挂账重点村改造,以及双泉堡、西小口、玲珑巷、五路居等重点地区整治任务,实现北部17个行政村搬迁腾退,开展七王坟新农村就地改造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整建制农转非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形成以东升科技园、温泉创客小镇等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资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成立全国首家农资委,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

  

  生态环保

  “美丽海淀”建设持续推进。2016年新建改造绿地林地3296.9公顷,绿色生态容量大幅增加,完成中关村森林公园等一批骨干工程。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四环内和北部地区26个村基本实现“无煤化”,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市前列,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0%以上。持续开展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建成稻香湖再生水厂,完成翠湖等再生水厂扩容改造,在全市率先建立“河长制”,全面启动“水清岸绿”行动计划。

  

  卫生体育

  医药卫生改革继续推进。2016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080个,拥有床位12351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超过1万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海淀医院、中关村医院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海淀妇幼保健院特许经营合作模式。实现“6+4”医联体全覆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城区15分钟可及、北部20分钟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圈,8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人民生活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就业良好。2016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022元,同比增长7.5%;人均消费支出46630元,同比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3.1%,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6年末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257.2万人、324.7万人、215.9万人、199.1万人和187.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8.6万人、9.1万人、3.7万人、7.2万人和10.9万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在全市率先实施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

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电话:86-10-62660038
Email:info@bjhass.cn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科大天工A座403
网站:www.hassco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60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