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驻区单位111个项目获2018年度北京科技奖 占全市获奖总数52.4%占比过半
发布时间:2019-03-05
来源:海淀园科技处
字号大小: T   T

2019年3月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海淀驻区67家单位主持完成的111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占全市获奖项目总数的52.4%,比例较上年有所提高。

获奖项目中,一等奖13项,占全市一等奖项目的54.2%;二等奖36项,占全市二等奖项目的62.1%;三等奖62项,占全市三等奖项目的47.7%。67家主持完成的驻区单位中,其中企业占比约36%,高校、科研院所占比约60%,医院占比为4%,且多数成果均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进行联合研发和创新,体现了海淀区聚焦各创新“主力军”,协同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

驻区单位的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有的聚焦国家战略实现重大科研平台布局,积极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为我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做出了贡献,体现中关村科学城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领域的“基石”作用。由清华大学尤政院士主持完成的“先进纳型卫星设计制造及应用”项目获一等奖。纳型卫星被认为是航天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对我国航天领域相关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由清华大学主持,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研发的“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定向凝固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晶/定向柱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多尺度模拟软件系统,成功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制造,打破了跨国公司的软件垄断。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大型氦低温制冷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研制成功国内首套液氢温区万瓦级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和我国首套对外出口的200W@4.5K氦制冷机,实现该低温设备零的突破,是国家战略高技术领域不可替代的核心基础平台,关系到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安全、国家大科学工程等的发展。

驻区单位的获奖项目也体现了海淀打造大信息和大健康核心产业的“双发动机”的高精尖产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产出的创新成果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供给,巩固了海淀高精尖产业引领优势。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完成的“远距离步态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二等奖,形成了全球最高精度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技术和最大视频容量的步态数据库,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泛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由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基于抗攻击专用DSP核的密码引擎设计与应用”项目获一等奖,北京国科量子共创通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嵌入量子密钥安全服务的新型移动网络架构、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由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网络空间大规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二等奖,为实现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可控做出了贡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主持完成的“3D打印钛合金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一等奖,开发了目前我国唯一可商业临床应用的3D打印金属植入产品,近三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带动了我国面向医疗领域的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由北京大学主持的“局部注射和黏膜用载体给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二等奖,创新性地构建了局部用载体给药系统,探索如何实现载体释药的长效化和跨膜转运的高效化等关键科学问题。

近年来,海淀区紧密围绕“两新两高”战略,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定位,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未来我们将紧密团结各类创新合伙人,为驻区单位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提供创新生态环境,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营造一流的政策、投资和发展环境,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电话:86-10-62660038
Email:info@bjhass.cn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科大天工A座403
网站:www.hassco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协会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6005-1号